未来教育手机版序列号(未来教育激活码几位数)

太平洋在线下载 7 5

  

  11月4日至5日,2017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国际论坛在杭州隆重开幕。本届论坛由杭州市人民政府、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,杭州市教育局、上城区人民政府承办,21世纪教育研究院、浙江天长差异教育研究院协办。本届论坛聚焦“差异教育研究”主题,众多国内外业界专家齐聚,共同探讨在核心素养框架指导下,以学生差异特点为导向的学校治理、个性化学习、个性化表达、学情诊断、个性化评价等方向和路径。开幕式由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高宁主持。

  开幕式

  杭州市副市长陈红英

  她代表杭州市人民政府向出席本次论坛的与会嘉宾表示欢迎,表示期望论坛继续秉承“层次高、专业强、主题明、国际化”的原则,汲取国内外差异教育领域专家的智慧,为上城、杭州乃至浙江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,厘清目标,提供可循的路径,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走向纵深,为杭州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添砖加瓦。

  上城区区长金承涛

  他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上城教育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。他指出,上城教育是上城社会事业发展的一张金名片,期待上城教育不断追求内涵发展,实现优质均衡,打造了人民满意的教育格局。让“名校就在家门口”,以此回应上城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诉求。

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

  “学校就是考试,学习就是分数,这种19世纪工业化的产物——教育工厂,在现实当中似乎仍然坚不可摧。” 杨东平坦言,目前学校教育发展面临的诸如严重的应试教育、沉重的学生负担等困扰,并未根本解决,甚至正在加剧。他呼吁,社会对于教育变革要有强烈的紧迫感。同时强调,未来学校是真正以儿童为中心,重视个性发展和创造性,开展个性化教学、项目式学习、STEAM等活动,在学习化社会、网络时代的新视野下,为每一个学生提供“适合的教育”。

  日本个性化教育学会会长加藤幸次

  加藤幸次以专业的视角和生动的案例解读了日本个性化教育。他提到,之前的传统教学方法是喜欢开展统一教育,而个性化教学则更注重孩子的意愿,孩子想学什么,就教他们什么。他描述了个性化差异的五个因素:执行度的差异、学习时间的差异、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的差异、兴趣爱好的差异、生活经验的差异,并用具体实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具体开展课堂教学。

  瑞典知识学校副总裁 Torbjorn Bindekranso

  “在我们的学校,每周都会有15分钟的一对一私人辅导,帮助孩子规划自己的学习。”Torbjorn Bindekrans在发言中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知识学校、个性化学习模式,分享了自身十多年来对个性化学习的研究成果。通过个性化辅导,教师可以真正了解孩子,同时帮助孩子找到一个符合自身个性和能力特点的学习节奏,以此使孩子更好地学习。

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顾泠沅

  顾冷沅以宏大的视野,分析了差异教育研究古今中外的发展脉络。“20世纪初,由于班级授课制,不能适应所有儿童的个别差异,一些西方教育学者主张个别教育代替班级授课,但在实际操作上老师是有抵触的。”顾泠沅说。在这种情况下,天长小学从1993年开始进行差异教育实验,以学生发展为本,尊重学生个性,反对一刀切,提出“学校没有差生,只有有差异的学生”的口号,至今已持续了二三十年。他认为,杭州市天长小学差异教育的研究极具典型意义,是一线教师实实在在的主体觉醒。

  局长论坛

  以“区域教育创新的方向与路径”为主题的局长论坛随后举行。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局长李方平、北京市通州区教委副主任王秀东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围绕主题,畅所欲言。局长论坛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主任王烽主持。

  

  李方平作《从求同存异到以异促同》的主题发言,提出要尊重差异、正视差异、关注差异,抓好体制机制转换,激发学校自主发展;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,推进优化教育评价;推动师德师能机制创新,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观点。北京市通州区教委副主任王秀东分享了区域“双师服务”的案例,指出区域层面要通过统筹统一改革目标的方向性,保持改革举措的协调性。

  项海刚在《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品质的公平教育》的主旨演讲中表示,在区域层面上,上城区一直在思考如何为孩子的差异化学习提供硬件、软件的环境以及机制上的保障。目前,上城区正在开展“名校就在家门口,名师就在你身边”的内涵发展模式,未来希望把学校做成一个学习中心,能够让全区的孩子都享受各个学校的资源,除了现在学校里课程改革要“走班”,接下来要“走校”,甚至可能还会涉及到“走社会”的概念。

未来教育手机版序列号(未来教育激活码几位数)-第1张图片-太平洋在线下载

  名校长论坛

 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、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、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杨荣、杭州市天长小学校长楼朝辉共同探讨“差异教育视野中的现代学校治理”,名校长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主持。

  

  窦桂梅介绍了学校“1+X课程”育人模式,呈现了未来教育发展的美好画卷。刘希娅认为,凡是有孩子的地方,所有元素都是课程。学校可融合环境、社团、学科课程三要素,探索个性化、人性化的发展。杨荣通过实例指出,未来教育科学转型的核心关键在于课程改革。

  楼朝辉以《网状拓扑:差异教育背景下学校治理的走向》为题,分享了对现代学校治理的思考和天长小学差异教育改革的实践。同时提出两点思考,一是要注意数据积淀和数据解读,大数据可能会颠覆对好老师、好课程、好学生的原有认知;二是个体优势培育和群体的协同培育是相辅相成的,让优势更强,让不足弥补。

  名师论坛

  以“差异教育视野中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”为主题的名师论坛由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方展画主持。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Ann Castle从理论角度讲述了差异教育在美国的架构。美国奥基莫斯公立蒙台梭利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Jill Hoort和“全心学习”教育咨询顾问、英国教育标准办督察Sharon Gray从案例着手,展示了个别化教学的具体实践,体现了在立足学生差异、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展的理念。

  

  观摩课研讨

  随后,围绕“差异教育研究”主题,以“如何建设支持个性化学习的学校”“如何用‘学思达’反转教学”“如何做个性化学习的教育黑客”等为主题的工作坊与涉及语文、英语、数学、科学、美育、STEM等多学科的观摩课研讨相继进行,中外专家分享最前沿的观点,让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。

  

  

  

  11月5日,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宋萑,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王陆,台北中山女高教师、“学思达”教学法创始人张辉诚,芬兰Martinlaakso高中物理和数学教师Pekka Peura等中外学者继续带来精彩发言,分享差异教育的前沿理念。论坛由浙大教授、省师干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力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马志娟主持。

  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不同维度和效度的成长

  宋萑带来昨日主题观摩课的研讨汇报,他以“3Cs”进行总结,Connection、Creation、Communication和Scaffolding。Connection指创设思考情境,多感官整体学习,师-生-生共同体;Creation意为自由思考时空,教学相长共生,从读懂到变成的转变;Communication是从“你们”到“我们”的关系改变,是从“认知”到“情感”到“社会”的递进交往,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共生共长。何为Scaffolding?宋萑给出“精准把握学情、分层目标设定、层层支架搭建、评估随调教学”的答案,指出差异教育从方法论来看,为灵活运用教学模式,满足每一位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需求,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不同维度和效度的成长。

  大数据支持下的课堂观察方法与教师专业成长

未来教育手机版序列号(未来教育激活码几位数)-第2张图片-太平洋在线下载

  王陆从“大数据背景下的课堂观察是什么?”“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?”“课堂观察怎么做?”三方面,分享了科学的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。她通过研究中积累的丰富案例,展示了样本的收集与采样、数据的分析与处理。借助课堂大数据,可通过采集、分析、重组等方式,助力教师的卓越成长。

  开放教室有奇迹

  张辉诚以“开放教室的奇迹”为题,深入介绍学思达教学法。学思达教学法认为,“看到真实的教学现场”是老师最需要的,即随时开放的教室是一种既有效又能快速成功复制的教学。他同时指出,随时开放教室、主动出击是教学的重要策略。

  个性化学习等于人性化学习

  在《我在芬兰做“教育黑客”》的发言中,Pekka Peura提出“个性化学习=人性化学习”的概念。Pekka认为,只要节奏适当,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习。但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只适用于少数学生,而当学生被要求反思、与他人讨论时,学习更有效;现有的大多数传统评估是毫无意义的,不能衡量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。教师必须努力开发新的评估指标。

  课程改革一定要“核心素养”吗?

 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尹弘飚从香港基础教育改革历程出发,阐述香港在改革中提出的“七个学习宗旨”“九种共通能力”“五种价值观和态度”“有效教育学的主要原则”, 以及从“迈向‘促进学习’的评估”到“迈向‘作为学习’的评估”之间的跨越。同时,基于比较视角,围绕国内外的核心素养分享观点。

  个性化学校的实施路径

  在美国,Thrive被公认为是顶尖的特许学校集团之一,是未来学习、个性化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的全国典范,学校联合创始人Shelli Kurth在《个性化学校的实施路径》报告中提到,学校秉承“充分挖掘孩子内部天赋所在”的宗旨,从“学会学习”“学会做事”“学会做人”三个维度展开教育教学。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,通过做好学生的升学准备、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、提高学生社会生活的适应性等措施,助力学生的美好前程。

  跟随孩子的节奏,陪伴他成长

  “教育,其实是不存在的,存在的只有学习。教师所做的,只有陪伴。”埃尔特教育联合创始人张释文在《人工智能时代的个性化学习》的主旨发言中提到,真实的生活需求才是学习的驱动力,最自然而然的学习方法是试错。“等待孩子的直觉积累到一定浓度,自己提出发展出理性的需求。老师所能做的就是跟随孩子的节奏,提供及时但不过分的帮助。”

  本次论坛,出现了来自全球各地有关“差异教育研究”的声音,大师云集,百家争鸣,这是一场教育界的盛会,也是一席“差异教育人”的盛宴。

来源:上城教育

标签: 未来教育手机版序列号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