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品 | 搜狐智库
编辑 | 任婧瑄
以前穿军大衣拿捏冬天,现在被大几千的羽绒服拿捏。“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”这个话题为什么备受争议?有人说,“国产为什么就不能7000呢”,也有人说,“月薪一万,买不起羽绒服”。
国产品牌走高端路线、打破以前“国货就应该便宜”的刻板印象,本是件好事。国产凭什么不能卖高价?凭什么加拿大鹅和Moncler卖天价都能被默许,国产品牌几千就要被谴责?这不是自我歧视吗?
如果成本高、质量好、有前沿科技加持、能跟国际知名老品牌比审美和保暖度,那么7000元的国产比起洋品牌,定价真不算高。
但是!目前需求端与供应端产生的矛盾很关键。国产品牌想要高端、大气、上档次,但大部分消费者还是将羽绒服视为“必需品”,动辄上千的价格怎么满足性价比?而且新国产品牌“溢价”能力较弱,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影响力,都仍然和国际大牌有一定的差距。
现在羽绒服市场饱和,消费者货比三家的同时,还能在电商平台上买平替。在这种情况下,高定价难免会失去一大部分消费者。以“雪糕刺客”钟薛高为前车之鉴,“羽绒服刺客”虽然质量不一定就比国际大牌差,但也需要考虑到国民需求。
再拿波司登举例,它的营收就主要来源于中端产品。在波司登天猫官方旗舰店羽绒服品类中,销量前十的产品均在千元以下。
市场经济,有人愿卖,有人愿买,但国货也需要权衡高定价的利弊,同时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