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全国“最敢生”的地方

太平洋在线手机版 65 5

广东出生人口超过“包邮区”总和

文 | 凯风

谁在“为国生娃”?

01

哪些省份人口还在增长?

近日出版的《中国统计年鉴2023》及各地最新的统计年鉴,披露了完整的生育数据。

在内地31个省份中,只有11个省份自然人口仍旧保持正增长,而负增长的省份从去年的13个增加到20个,超过半壁江山。

而在11个正增长省份中,西部地区占了半壁江山,而经济大省只有广东、浙江、福建跻身其中。

无论是传统生育大省山东河南,还是最发达的江苏上海北京等地,自然人口都罕见落入了下降区间。

展开全文

至于一向被视为生育风向标的东北,并无任何意外,从出生率到自然增长率,双双垫底,而黑龙江更以3.34‰的出生率位列倒数第一,这一数字已低于日韩等国家。

注意的是,这里涉及的都是自然增长人口,即出生人口-死亡人口,未考虑到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,为各地最大的人口基本盘。

众所周知,一省人口规模的变化,由自然增长人口与机械人口增量构成。所谓机械增长,指的是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。

过去10多年来,虽然“孔雀东南飞”的趋势有增无减,但几乎所有省份人口都保持正增长,背后正是高出生率带来的贡献。

一旦出生率走低,而死亡率随着老龄化率攀升而位居高位,自然增长人口陷入负增长区间,如果没有外来人口托底,常住人口也会陷入负增长。

所以,在不远的将来,抢人大战只会愈发白热化,而不会有任何缓解的迹象。

02

谁是“最敢生”的地方?

从出生人口来看,广东、河南、山东、四川、河北的出生人口位列全国前五,其中广东是唯一破百万的省份。

与之对比,同为全国TOP5人口大省的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四川,2022年出生人口分别为68.2万、73.3万、44.5万、53.5万。

自此,广东连续5年蝉联全国第一生育大省,且连续40年出生人口破百万,以占全国8.9%的常住人口,贡献了11%的出生人口,足以称得上“最敢生”的省份。

而在五六年前,山东、河南一度轮流问鼎生育大省之位,出生人口高峰时期多达170万之多。

广东的出生人口之多,超过了江浙沪“包邮区”的总和。

数据显示,长三角的江浙沪“包邮区”总人口规模高达1.76亿人,为广东的1.4倍,但出生人口合计仅有96.5万人,不及广东一省的体量。

出生人口的多少,既与敢不敢生有着密切关系,但也离不开人口总量的托底。

如果抛开总量来看出生率,谁又是全国“最敢生”的省份?

整体来看,西部地区出生率整体高于东部地区,内陆地区普遍高于沿海地区,欠发达地区明显高于发达地区。

不难看出,出生率最高的省份——西藏、宁夏、青海、贵州,均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,历来都是生育率最高的地方。

不过,由于人口基数相对有限,这些地方的人口增长势头,难以对冲人口大省负增长带来的影响。

在出生率最高的10大省份中,只有广东一个沿海经济大省,而长三角三省一市整体位于中下游,江苏、上海、天津等地仅高于东北地区。

这种格局已经存在多年,未来或将长期存在。

03

广东为何最敢生?

一般而言,经济越发达,生活越富裕,城镇化程度越高,社会越开放,观念越进步,生育意愿就越低,发达国家的经历已经证明这一点。

在我国,西部省份与沿海省份出生率的悬殊证明了这一点,而江浙沪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走势验证了这一点。

然而,广东,却成了唯一的例外。

在广东,无论是广府地区,还是潮汕地区,出生率普遍都高于全国水平,深圳出生率位居各大城市之首,而汕头的出生率也稳居普通地级市前列。

汕头等地位居前列,得益于浓厚的生育文化。

潮汕地区,宗社制度保存相对完整。这种传统,在特殊历史时期,形成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机制,为生育政策提供了一定弹性空间,在当下又让“多子多福”的传统得以保留。

而深圳等地的遥遥领先,则不无“孔雀东南飞”带来的人口流入效应。

人随产业走。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广东成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和工业第一重镇,大量外来人口不断涌入。

这些人又以年轻人为主。在不断抬升人口总量的同时,还让广东保持着相对独特的人口结构。

七普数据显示,广东外来人口总规模高达2962万人,占总人口的1/4左右。

广东的人口虹吸效应,遍及整个“泛珠三角地区”,每8个广西人、每13个湖南人就有1个来到了广东。

这些外来人口,尤其是年轻人,主要集中到了经济产业相对发达的珠三角地区,带动这些城市成了全国外来人口最多、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地区。

根据最新发布的《广东统计年鉴2023》,广东60岁以上人口仅为13.45%,而全国已经接近20%,江浙沪地区普遍超过20%乃至更高。

得益于优秀的人口结构,广东不仅成了出生人口贡献最大的省份,也成为全国养老金调剂、财政转移支付净贡献最大的地方。

04

江浙沪地区,怎么了?

在《中国城市大变局》一书中,我曾用“二十岁的珠三角,四十岁的长三角”来形象概括两地的人口格局。

长三角出生率过低,背后主要是经济发达、城镇化率高、人均预期寿命高的因素,这是国际惯例。

问题,珠三角与长三角相比经济同样发达,为何依旧保持人口高增长?

相比生育意愿,当地过去生育政策执行力度过严,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。

20多年前的政策,足以影响到20多年后的生育格局,一个表现是江浙沪地区的育龄人口远远低于广东。

同时,发达的经济,让长三角地区的人均预期寿命领跑于全国,老龄化率居高不下。

根据《中国城市大趋势》一书整理的数据,全国最“老”的城市,不在东北,而在江苏。

根据七普,2020年,江苏南通老龄化率高达22.67%,超过东北所有地市,位居全国第一。

不过,虽然自然人口负增长,但背靠强大的经济产业人口,江浙沪地区一直都是人口流入地,外来人口的涌入,弥补了本土人口生育的不足。

今年以来,江浙沪地区全力投入抢人大战。

浙江放开了除杭州市区之外所有地方的落户限制,江苏放开了除南京、苏州城区之外的落户限制,连一向门禁森严的上海也放下了身段。

而人口流失相对较多的安徽,更是喊出了“千方百计防止人才流失”的口号。

新一轮抢人大战,呼之欲出。

*题图来源:摄图网_501637632*本文不代表城市进化论观点,转载已获授权。

猜你想看

「这些一线顶流城市,怎么还会被嘲土?」

「给省会升级,又一个“双枢纽”大省出现了?」

「从垫底到领先,郑州的机会来了?」

猜你想聊

热点视频

更多城市热点视频,欢迎关注“城市进化论”

↓分享↓点赞↓在看

表达你的态度,也欢迎与我们讨论:)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