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所周知,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。它到底有多高呢?是8847.6米,8846.50米,还是8850米?一百多年来,人们众说纷纭。
1975年,中国国家测绘局组织了规模浩大的珠穆朗玛峰科考测量行动,采用从位于青岛的中国水平原点开始计算的方法。成千上万的测绘人员身背肩扛沉重的测量工具,跋山涉水、风餐露宿,一点一点地丈量,千辛万苦地奋战了几年,才测量到珠穆朗玛峰下。经过中国登山队登顶测量,最终确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8.13米。
尽管测绘人员的工作已经做得非常细致,但是人工测绘的误差仍然很大。2005年,中国国家测绘局利用全球定位系统、激光测距仪、冰雪深度雷达等多种先进技术,结合珠穆朗玛峰水准面基准、地球重力场等因素,再次测量珠峰高度。
这次,中国登山队将“GPS”测量仪往峰顶上一放,便直接获取了高度数据,冰雪深度雷达也立刻探测到了冰雪深度。经过重力、大气等多方面的计算后,测绘专家最终确定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.43米,2005年10月9日,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,1975年的数据8848.13米停止使用。
2005年距今又过去了11年,如今中国人有了装载了定位仪、测高仪、激光测距仪等设备的“北斗”导航卫星。如果现在再想测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,测绘人员只要坐在电脑前,就可以立马得到珠穆朗玛峰的全部测绘数据。
“北斗”,穿越时空
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有一个好听、形象的名字——北斗。它是中国的“北斗星”,是中国自主研发、独立运行的导航卫星系统,是开放兼容、技术先进、稳定可靠、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。
“北斗”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模拟图
“北斗”导航系统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(GPS)、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。“北斗”导航系统相比GPS还具备发送短信的通讯功能。也就是说GPS解决了一个我在哪里的定位问题,比如在沙漠里,在海洋上。而北斗导航系统不仅仅解决了我在哪里,还解决了你在这里、他在哪里的问题。GPS虽然可以导航,但是不能通信,当用户手机没有信号时,便不能与外界保持联系,而有了“北斗”导航系统就可以发送卫星短信与外界沟通。
卫星导航系统分为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。区域导航,顾名思义,就是卫星信号只能覆盖一部分地区。全球导航,则是指卫星信号能够覆盖全球。
“北斗”导航卫星共研发了两代,分别是“北斗一号”和“北斗二号”系列。其中,“北斗二号”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建立在“北斗一号”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基础上的。中国先后在2000年10月31日、2000年12月21日和2003年5月25日,发射了3颗“北斗”静止轨道试验导航卫星,组成了“北斗”区域卫星导航系统,具备了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定位、授时、报文和导航的功能。
2007年4月14日,第一颗“北斗二号”卫星发射。到2012年10月25日,中国共发射了16颗“北斗”导航卫星,完成了亚太区域的卫星导航系统,其定位精度为10米,测速精度为0.2米/秒,授时精度为50纳秒,军事定位精度可以精确到厘米级,精确度大大提高。
目前,“北斗二号”还处在建设过程中,仅能覆盖中国和亚太地区,下一步是到2020年,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。
“北斗”卫星导航系统由地球静止轨道卫星、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轨道卫星组成的。
“北斗”导航卫星的轨道
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优点是站得高、看得远。它位于赤道上空35786千米的空间,轨道周期为24小时,轨道倾角为0°,也就是沿着赤道飞行。每颗卫星可以覆盖地球上40%的区域,3颗静止轨道卫星就可以覆盖除南北极以外的全球。在赤道上空的这个高度,地球的离心力和引力恰好相等。卫星飞行时就能相对定点,也最省力。目前,有5颗“北斗”静止轨道卫星运行在东经58.75°~160°的地球静止轨道上。
地球同步轨道卫星,位于地球上空35786千米的空间,周期为24小时,倾角在1°~90°或91°~180°之间。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一样,但轨道倾角不同。它们沿着地球从西南朝东北或从东南朝西北的方向飞行,所以又被称为“倾斜轨道卫星”。虽然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与地球保持同步,每24小时完成一次环绕地球的轨道,但它们不是静止地对准地球的某一个地区。2015年9月30日,我国成功发射的第20颗“北斗”导航卫星就是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导航卫星,运行在近地点为35652千米、远地点为35959千米和倾角为55°的轨道上。
中轨道卫星位于地球上空2000~35786千米之间的空间,倾角在0°~90°之间,周期为12小时。中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比较低,可以减少高轨道卫星的通信弱点。例如,2016年2月1日成功发射的第21颗“北斗”导航卫星,工作轨道即为地球中轨道。
这三种卫星在平台、有效载荷上互有区别,在功能上各司其职。如此纵横交错地部署在太空的“北斗”卫星,确保了“北斗”卫星的全球覆盖、全时空导航。
“北斗”,太空弩弓
2015年,中国成功发射了4颗新一代的“北斗”导航卫星,标志着中国“北斗”导航系统已由区域导航向全球导航部署。而且这些新一代的“北斗”导航卫星在专用卫星平台、直接发射入轨、星间链路和氢原子钟等技术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。
卫星主要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。
打个比方,卫星平台相当于汽车,有效载荷相当于驼载的人或货物。之前,“北斗”导航卫星的卫星平台主要采用“东方红-3”卫星平台,既庞大又笨重。针对此弊端,科研人员专门研制了“北斗”专用卫星平台。现在,“北斗”导航系统的中轨道卫星重量为1014千克,装载“北斗-2M”卫星平台,安装了相控阵天线和激光反射器。而静止轨道卫星和同步轨道卫星重约4600千克,装载“北斗-2M”卫星平台,安装了相控阵天线、激光反射器,以及S、L和C频段天线。新一代的“北斗”卫星平台,在减轻重量、延长寿命等方面都做了诸多改进,适合多星发射。
2015年3月30日,搭载首颗新一代“北斗”导航卫星的“长征三号丙”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,首次使用太空摆渡车“远征一号”部署卫星,成功地将“北斗”卫星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直接发射入轨。
通常发射卫星一般都是由多级火箭将卫星送至200多千米的转移轨道。之后,卫星利用自身携带的动力慢慢变轨,轨道越变越大,从椭圆形轨道变轨为圆形轨道,直到进入正轨。但这种发射方法的缺点是不仅浪费时间,而且还容易出错,最主要是消耗了卫星上携带的宝贵燃料,降低了卫星的使用寿命。若将卫星直接发射入轨,不仅可以缩短卫星的入轨时间,还可以提高卫星的使用寿命。这种卫星入轨方式通常只能采用以下两种方法:一是使用大火箭,但成本高昂;二是在多级火箭上再附加一级小火箭,直接发射多颗卫星进入轨道,省钱但费事。“太空摆渡车”就属后者的这种类型。
第15颗“北斗”中轨道导航卫星星下点的地面轨迹
2015年7月25日,第18、19颗“北斗”导航卫星发射升空。该次发射采用了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,这种卫星使用了新一代高精度铷钟,定位、测距和授时等功能更加精确。
2015年9月30日,第20颗“北斗”导航卫星发射升空。这颗卫星首次搭载氢原子钟,随后开展星间链路、新型导航信号体制等试验验证工作,并将适时入网。
氢原子钟是一种极精密的计时器,每100万年才误差1秒,比铯原子钟精确100~1000倍。中国的氢原子钟已实现了核心部件国产化、轻型化和自主可控。
何谓星间链路呢?在卫星通信技术中,通常有三种通信链路方式,即卫星与地球的星地链路,卫星与卫星的星间链路,以及卫星与行星际的星际链路。星间链路,就是让卫星与卫星之间互通信号,实现高精准、大容量、极快速的数据传输,大大减少地面飞行控制技术的难度和设备成本。
在“北斗”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,由于一部分卫星运行在南半球和西半球上空的轨道上,因此有70%以上的卫星是在地面的中国飞行控制中心根本无法监测到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怎样指挥与控制卫星呢?除了在世界各地建设飞行测控地面站外,依靠星间链路也是一种解决方案。中国飞行控制中心只要找到一颗卫星,就能实现全球的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。相控阵天线技术,让卫星的星间链路、自主运行成为可能。星间链路对建设“北斗”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!
“ 北斗”,正在快速成长!建成后的“北斗”卫星导航系统不仅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,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升我国的国防能力和军事高科技水平。中国军队将拥有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,战机、军舰、坦克可以精确运动,导弹也能精准命中目标,甚至每个士兵都可以装备一套导航系统。如果那样的话,许多“猎物”还未反应过来,就会变成“盘中餐”。
十字弩弓是中国战国时代伟大的发明。中国古代的将士使用十字弩弓可以做到百步穿杨。欧洲人曾盛赞中国弩弓为“十字弓”,称一介农夫有了十字弓,就可以杀死一个身经百战的骑士,可见其威力巨大。而“北斗”卫星导航系统就像一把十字弩弓,让导弹具有了指哪打哪的本领!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《科学24小时》2016年第6期
标签: 北斗卫星导航手机版